降压药可以长时间服用吗?如果吃了控制挺好,就可以不用换,还是定期需要到医院更换?
如果降压药物在服用后血压控制良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那通常不需要更换药物,可以长期服用。
降压药物并没有所谓的“耐药”现象,如果血压控制得好,可以持续使用同一种,只有在血压控制不佳、出现不良反应或有其他特殊情况时,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种类或更换药物。
同时,建议高血压患者要规律监测血压,定期到医院复查和随访,根据血压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监测药物可能的副作用。
姥姥已经92岁,有高血压,但吃药后多次出现血压低,所以现在不敢每日用药,只有血压超过160时才会吃药,这样操作对吗?
姥姥在用药后出现血压低的情况,更需要规律监测血压,只有不同日、无明显诱因连续三次出现低血压才有诊断意义,医生会根据血压下降的程度和出现低血压的频度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当血压超过160时才吃药的做法也并不恰当,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血压产生过大的波动,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姥姥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可能需要减少剂量或更换为长效、平稳的降压药物,以保持血压在目标范围内,同时减少副作用的风险。
因此,建议您与负责姥姥治疗的医生沟通,根据姥姥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高压在正常范围,低压偏高(100)或偏低(50),是怎么回事?
高压正常,低压高于≥90mmHg属于高血压的一种,可能与生活方式因素(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动脉硬化加速或遗传因素有关。
高压正常,低压偏低不属于高血压,有些人可能先天血压较低,或者体位改变(坐着突然站起来)、药物(利尿剂、降压药等)、脱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问题也可能导致血压降低。没有任何症状,通常不需要治疗,如果低血压导致了不适症状或并发症,就需要干预。
因此,对于低压偏高或偏低的情况,建议首先寻找具体原因,并定期监测血压变化,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加强运动、控制体重,以及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睡眠等,调节控制血压。如果效果不佳,且不适症状明显,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必要的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请问压差超过50怎么办?压差大能解决吗?
压差超过50mmHg通常被认为是脉压增大,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脉压增大可能会带来一些健康风险,如损伤动脉组织、增加心脏病风险等。
针对压差大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导致压差增大的具体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老年高血压患者通常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即高压呈增高趋势,而低压呈降低趋势,导致脉压差增大,在降压的同时需要更加关注低压的变化,如低压低于60毫米汞柱,需要服用生脉饮等药物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舒张压偏低的症状。